2015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意在崂山区设立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这就意味着,崂山区成为第9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时间转眼过去两年多,如今崂山知识产权工作进展如何?
4月1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听取了青岛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和崂山区关于试验区建设相关情况的汇报;并与崂山区部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代表进行座谈,了解试验区获批以来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情况,以及各服务机构对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毕囡司长带队
到崂山开展国家知识产权集聚发展试验区预验收工作
4月20日,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领导在区科创委相关负责同志陪同下来到巨峰创业大厦,听取区科创委副主任徐金宏介绍崂山区“三创一园一社区”的创新创业空间布局,随后来到位于大厦5楼的崂山知识产权港及知识产权机构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据悉,当日,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领导分别调研了崂山知识产权港、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海尔集团,并对崂山区知识产权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前往青岛中央创新区科技馆参观视察
▲崂山知识产权的“小成就”
//1 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
制定出台《“构建创客新高地打造青岛中央创新区”行动计划》四项配套政策,形成“1+X”的政策支撑体系。其中《扶持知识产权工作发展实施办法》突出了知识产权对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支撑作用,对专利创造、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引进、专利代理服务、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利维权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
2017年度共投入市区两级知识产权专项扶持资金2000余万元。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崂山区的专利创造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2017年,全区专利申请量总计1366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790件,占全市总量的30.2%,位居全省首位;发明专利授权量1804件,占全市总量的30.4%,位居全市第一;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7件,位居全省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34件,占全市总量的57%,位居全省首位。
//2 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与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合作共建使用面积1200平方米的全国首个集专利代办、专利信息利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益培训等多业务一体化的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承担中国(青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青岛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国家专利技术青岛展示交易中心和山东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青岛分平台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开发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专利数据库应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远程多媒体教学和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五大系统,可为全市企业提供全程专利管理服务,为全社会提供快速便捷的知识产权咨询服务。
●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港
围绕代理、法律、信息、知识产权商用化、咨询、培训六大知识产权服务业态,引进重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及项目,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港。
吸引集聚盛知华、发思特、新发智信、北京超凡等16家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初步形成集聚发展的规模效应。配备专利文献检索中心、崂山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等公共服务资源,基本形成智力成果权力化、商用化和产业化的“5+n”(1家专利信息分析利用服务机构、1家咨询服务机构、1家知识产权运营机构、1家法律服务机构、1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n”家专利代理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业体系“生态圈”。
青岛·崂山国家级知识产权港
●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截至2017年年底,全区专利、商标、资产评估、融资担保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到120家,其中代理服务机构16家,占全市比例达31%,专业从业人员近900人。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4家,占全市比例达80%,青岛发思特被评为二星级专利代理机构,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示范创建机构。集合区内代理机构、高校院所、重点企业等,成立知识产权服务联盟。
//3 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与产业融合
●以知识产权运营推动服务与产业融合
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试验区建设的要求,着力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与产业融合发展。每年投入5亿元,着力构筑以“三创一园一社区”为重点、多点辐射发展的产业链条,建立高校院所创新联盟,加快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
推进青岛市专利技术转移与运用试点工程项目,完成238项发明专利可行性评估和商业价值评估,筛选出31项有潜在商业价值的成果,其中9个项目已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与转化。
●率先开展专利质押保险贷款试点
依托由银行、保险、担保、专利中介服务机构等单位成立的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服务联盟,构建“荐、评、担、险、贷”工作体系,搭建青岛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网上服务平台,采取保险、担保和银行分别以60%、20%、20%比例分担风险的方式,开创了以保险撬动专利质押贷款的新模式,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开辟了新路径。
盛瀚色谱等企业获得首批贷款500万元,至今,已累计受理企业贷款申请77家,完成专利评价72家,累计完成企业贷款73家,银行贷款授信26090万元,发放贷款25790万元,保险承保金额27397万元。中国保监会据此新增了“专利质押贷款保证保险”险种,在国内全面推广青岛模式。
▲下一步崂山知识产权的“小目标”
//1 推进专利创造量质齐升
发挥政策资金的引导作用和重点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引领作用,按照“量质并重、质量优先”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7000件,授权量达到20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0件。
进一步提高专利创造质量,围绕培育未来产业进行专利布局,提高国际专利申请量,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500件,形成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继续保持专利创造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2 提升知识产权服务创新发展能力
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高端服务机构,架设知识产权服务供需对接桥梁,围绕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创新链、服务链,补足服务业短板,把崂山打造成为知识产权服务新高地。拓展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物理空间”,推动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双集聚、双促进,累计服务机构总量达到150家。
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领导调研崂山知识产权港
//3 实施专利导航产业创新工程
开展企业运营类和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决策重大科技经济项目、招商引资、引进技术和人才等工作中推动运用专利导航研究成果。探索推进虚拟现实产业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争取市级以上立项支持。围绕虚拟现实、智能制造、微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和领域引导相关企业构建一批核心关键专利组合。
//4 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建设全市海洋经济特色产业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服务平台,作为国家总平台在海洋领域的补充和延伸。依托青岛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市场化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完善职业经理人培训、托管、收购、交易、投融资、证券化等服务功能。
依托重点企业或投资机构建立特色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或市场化知识产权产业投资基金,打造“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新模式,完善知识产权平台服务功能。培育或引进至少3-4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
//5 健全知识产权人才支撑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争取设立国家级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支持企业、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打造专利审查员实训基地。承接国家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培训,提升全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促进研发创新成果向高质量高价值专利转化。
依托青岛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加强知识产权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承担专利代理人资格应考、代理人综合管理与上岗、行政执法与维权、专利信息分析与利用等培训任务,建立长效的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机制。
部分资料来源:创客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