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3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 作者:姜喆
“人才之难万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轻”。随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红利释放,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正加速形成。在崂山区3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钟灵毓秀、鸾翔凤集。”,不仅有着青山碧海的旖旎风光,还能看到前沿科技的创新格局。人才荟萃、金融集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凭借着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扎实的发展基础,崂山区全面释放着强大的潜力。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来栖”。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巨大的发展潜力,让崂山区成为越来越多优质企业落地青岛的首选之地,成为人才汇集的“强磁场”。目前,崂山区拥有两院院士及外聘院士37人、泰山学者及产业领军人才140人。在这里先后诞生了世界级的中国品牌海尔、中国电子信息行业龙头企业歌尔、中国创业板第一股特锐德等一批本土企业,也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集区位、山海资源、科技资源等多重优势于一身的崂山区,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新出台崂山“人才新政22条”,实施了“顶尖人才突破计划”“产业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本土人才培养计划”等多项人才专项计划,率先出台直接股权投资办法,对单个项目投资额最高可达1.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助力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广纳天下英才。崂山区通过制定落实优惠政策,搭建人才、产业、资本对接平台,加快企业培育发展,为产业发展“拔得头筹,占据优势”营造良好环境。
下好人才“先手棋”
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人才强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近年来,崂山区下好人才“先手棋”,打造人才“强磁场”,以“海纳百川”的气魄,更高的国际视野审视全球科技资源,聚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将各个层面的科技与产业优势“为我所用”,把崂山区内外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在工作推进上,崂山区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打造产才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高端产业重点吸纳高端人才团队。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产业、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四大产业”作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基石,围绕智慧产业、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虚拟现实、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6+1”新兴产业体系,持续集聚高端人才团队和高端研究院,做到每个产业都有院士领衔源头创新、龙头企业支撑带动。
坚持筑巢引凤,充分发挥总部型创新平台链接海外人才资源的优势,依托海尔、海信、歌尔、中科曙光等全球研发总部,加速集聚海外人才,近三年来,累计引进外籍人才1321人、留学回国人才1381人。以人才创业园区建设为重点,高标准建设国际创新园区、微电子创新中心等特色园区,依托政策和金融创新大力扶持人才创业。
建立精准化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设立2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5亿元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引导基金,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突出区财政积极“投资人”角色,引导各类资本采取科技保险、投贷联动、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搭建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一直到IPO阶段,涵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人才项目做大做强。
率先出台直接股权投资办法,对单个项目投资额最高可达1.3亿元,并在股权退出时优先向人才团队转让,撬动社会资本助力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打造政策最优、操作性强、切实可行、拉动力强、良性发展的产业扶持生态体系。
依托重大活动载体广纳天下英才。为促进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先后举办了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创新企业家专委会首届年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和论坛,推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深度融合。2017年创新企业家专委会首届年会,吸引近百位专家参会;会后不到半年,中科院青岛EDA中心、青岛千山大厦、青岛大学千人研究院等重点项目落户,引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11位专家。
纷至沓来的天下英才,将为崂山区全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新城持续注入动力。
广聚天下英才
创新服务打造人才“强磁场”
崂山区是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金融创新为特色的高端新兴产业集聚区。近年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意识,以新理念、新平台、新机制着力构建人才强区新格局,推动人才资源成为崂山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虚拟现实产业风头正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嬗变。在VR技术的创新热潮中,崂山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提出了打造“虚拟现实之都”的目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是崂山区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的开山之作,2016年3月,崂山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式接触洽谈,2016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正式揭牌运营,整个过程仅用时两个多月。
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崂山区组建了项目攻坚小组,加班加点,昼夜奋战,密集洽谈,针对研究院的选址落户难问题,超前谋划,安排区属国有平台公司采取市场化的手段,提前完成10万平方米楼宇园区的收购,仅用20多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主要场地的装修、水电气暖改造等工作,保障了北航青岛研究院的顺利入驻。
目前,北航青岛研究院已经设立虚拟现实、微电子、精密仪器与光电、新材料技术等四个研究院,成为国内虚拟现实政产学研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
在打造虚拟现实之都的进程中,崂山区先后引进北航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北师大虚拟现实工程研究院等10个高端研究院,设立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分室,落户歌尔、黑晶、金东等企业及研发机构80家,获批全国首个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集聚了国内VR领域60%以上的高端人才。
杰华生物是青岛市、崂山区重点引进和培育的高科技企业,其原创生物新药“乐复能”获国家颁发的I类生物新药证书,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究开发并在国际上注册的为数不多的Ⅰ类新药之一。2018年A轮融资后,企业估值26亿美元,今年9月11日,杰华生物被认定为山东省首家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并筹备于明年在香港上市。
全省首家硬科技独角兽企业花落崂山,得益于崂山区新旧动能转换行动的深入推进和区域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但鲜为人知的是,生物新药的研发是一个耗时长、成本高、风险大的行业,杰华生物的药物研发过程整整持续了18年,这期间,企业发展也曾面临困境、备受质疑。崂山区在全面深入分析行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始终看好企业的发展,并给予了企业大力的支持,这也坚定了杰华生物扎根崂山的信心和决心。
以国有平台公司为抓手,崂山区努力缩短建设审批流程,在10个月内完成了杰华生物“乐复能”生产基地的全部建设工作,创造了国内外GMP生物药厂建设的“崂山速度”。2018年4月“乐复能”新药证书获批,5月份开始产业化。崂山区全面落实“一次办好”,以最快速度协调解决企业难题,使“乐复能”在1个月内就达到出厂上市的目标。
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这是崂山区的一句俗语,也道出了崂山企业的普遍心声,崂山不仅是一个能扎住根,更是一个能留住心的地方。
基于效能的政府服务是一个区的重要竞争力。类似这样的“崂山速度”不胜枚举:中科曙光全球研发总部基地从谈判到落地用时不到3个月,青岛创客大街从初步有合作意向到正式开街只用了4个月,青岛金家岭学校从项目招标到峻工用时仅253天……“‘崂山速度’展现的是崂山对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的重视和呵护,展现的是崂山亲商、敬商、富商、安商的优质营商环境。”崂山区委书记江敦涛表示。
近者悦远者来
营商环境打通“最后一公里”
多年来,着眼于打造青岛高端产业引领区,崂山区制定了国内一流的产业扶持政策和人才激励政策,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巨大的发展潜力,让崂山区成为越来越多优质企业落地青岛的首选之地。
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于2017年4月正式搭建“人才+科技+资本”的创新平台,在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率先创办“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板”(以下简称“人才板”),定位于服务高端人才领办的中小企业,通过优质的服务吸引各类高端人才落地生根,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优质人才资源基础。
“人才板”主要吸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数字创业产业的公司,聚集诸如省市区认定的高端人才。“这类人才型企业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企业发展前景广阔,一旦扎根做强,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诸多企业的蓬勃发展。”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常欣介绍。
目前“人才板”聚拢企业70家,聚集各类优秀人才89人,实现多元化融资3441万元。“人才板”以特色服务推动人才、知识、科技资产证券化,打造一个人才与资本对接的新金融服务平台。
据常欣介绍,“人才板”未来的作用是不断扩增“人才板”企业规模,培育上市后备军。力争未来三年新增“人才板”企业100家,5家企业登陆新三板,1家企业启动上市。未来,“人才板”进一步完善政策对接的平台功能,吸引更多“人才板”企业落地。平均每年吸引“人才板”优质企业30家,并且政策对接服务要实现全覆盖。
在今年年初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五个为”“六个一”改革目标,上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次办好”的山东“放管服”模式,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3540”工作要求,而这些,无不是以时间和效率为核心的改革举措。为此,崂山区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为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企业开办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创新推出了特色鲜明的“一次办好全程无忧”商事制度改革模式,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再压缩;为群众服务举措方便再方便。
为更好实现“网上办、零见面”,崂山区开发“崂山微注册”微信平台,将“网上办”升级为“移动办”;联合海尔共同开发全国首个“企业智能登记平台”,将工商系统与海尔“云超市”内部管理系统无缝链接,实现纸质材料“零退回”、登记注册“零等待”、企业办事“零跑腿”,为服务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发展开创了新模式、新路径。打造自助办理服务大厅,在登记注册大厅开辟智能登记区域,设立企业登记自助终端机等智能设备,方便群众自助办理企业基本信息查询、办事进度查询、营业执照打印领取等业务。
采取“一窗受理、信息互认,部门协同,联审联办”的一站式服务方式,实现群众“进一个门,办所有事”。实施“一窗受理、统筹联办”,统筹公安刻章、税务登记业务,探索建立工商与公安、税务数据同步采集、实时共享的并联办理流程,实现企业注册后即可在线刻制公章、申领发票,杜绝群众在不同部门窗口之间来回奔波。开通“银政企登记直通车”服务,在全区推行“一窗受理、全域通办”登记模式的基础上,联合齐鲁银行青岛分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崂山支行,开通“银政企登记直通车”服务,将银行网点变成企业注册登记的“新窗口”,形成“1个注册大厅”加“7个市场监管所”加“N”个银行网点的“1+7+N”服务模式,把服务窗口延伸到群众身边,打通营商环境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企业家专委会今日在崂山举办
今日,创新企业家专委会2018年年会在青岛崂山举办,本届年会由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崂山区委区政府、创新企业家专委会联合主办,会议以“人才+产业+资本”为主题。届时,近百位创委会专家与相关专家学者将齐聚崂山,共商人才与产业发展大计。年会设有四大平行论坛,促进人才和企业的面对面互动,推动人才、产业和资本的现场对接。
成立“青岛国际人才创新中心”。今年以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为青岛的国际化人才引进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本届年会上,崂山区将新揭牌成立“青岛国际人才创新中心”,通过搭建国际人才联络站、设立国际人才技术交易中心、建设人才信息智能管理平台、举办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组织产业人才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工作,将其打造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的人才产学研综合服务中心。
突出“人才+产业+资本”主题。年会设有四大平行论坛,分别设在海信集团研究发展中心、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和歌尔微电子有限公司等四个行业龙头企业,围绕着智慧产业、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微电子等产业,探索在产业层面的协同创新、集聚发展课题,促进人才和企业的面对面互动,推动人才、产业和资本的现场对接。